Home > 所有消息 (Page 102)

轉知【攻擊預警】多款物聯網裝置存在感染「Mirai」惡意程式的風險,允許攻擊者遠端獲取裝置控制權限,進而組成殭屍網路大軍或造成機敏資訊外洩

⭐計字第105059號 教育機構ANA通報平台 發佈編號 TACERT-ANA-2016111011114141 發佈時間 2016-11-10 11:18:42 事故類型 ANA-攻擊預警 發現時間 2016-10-21 00:00:00 影響等級 中 [主旨說明:]【攻擊預警】多款物聯網裝置存在感染「Mirai」惡意程式的風險,允許攻擊者遠端獲取裝置控制權限,進而組成殭屍網路大軍或造成機敏資訊外洩 [內容說明:] 轉發行政法人國家資通安全科技中心 資安訊息警訊 NCCST-ANA-201611-0015 物聯網(Internet of Thing,簡稱IoT)是指具網路連結與計算能力的物件、感測器或嵌入式裝置(例如網路攝影機、網路印表機或智慧家電等),可透過網路與其它裝置溝通,並自動化的傳送與接收資料。 今年9月30日,一隻名為「Mirai」的惡意程式其原始碼被公開釋出在網路上,現今已有多種變形的版本(例如名為「Hajime」的惡意程式),目前已知該惡意程式是鎖定在嵌入式裝置,或以Linux為架構的物聯網裝置進行攻擊。而近期發現該惡意程式已被利用在針對多款網路攝/錄影裝置的Telnet服務埠(Port 23或2323)進行預設密碼攻擊,當攻擊者成功取得這些裝置權 限後,則可利用裝置組成殭屍網路大軍或造成機敏資訊外洩。 目前已確認受影響的產品是由中國與台灣廠商所生產之網路攝/錄 影裝置,其中,部分中國廠商所生產的裝置會在韌體中預設寫入固定的帳號密碼,且使用者無法自行變更。 此訊息僅發送到「區縣市網路中心」,煩請貴單位協助公告或轉發 [影響平台:] 多款物聯網裝置 [建議措施:] 可自行檢視或聯絡設備維護廠商,確認是否採用已知受影響廠商所生產之裝置,並持續注意相關訊息,以及可參考下列建議措施降低IoT裝置風險: 1. 關閉或監控IoT裝置的Telnet服務埠(Port 23或2323)。 2.

Read More

轉知2016Cyberspace聯合研討會

⭐計字第105058號   大同大學與台灣數位鑑識發展協會及中華民國電腦稽核協會訂於105年11月18日共同辦理「2016Cyberspace 聯合研討會」,以『新引擎:翻轉資安科技,創新服務、風險管理與物聯網技術應用』為主軸,邀請政府、企業界與學術界之專家先進, 分享最新資安科技、創新服務、風險管理及物聯網技術應用之科技發展與實務經驗,並發表相關研究論文。 研討會免費參加,即日起開放報名,請參加人員於11月15日前至大會網站(網址:http://cyber2016.ttu.edu.tw/ )完成線上報名作業,於期限前完成線上者,大會將提供研習證明。 相關事宜請至大會網站查詢,或洽大會秘書組黃維敏小姐,電話02-77364825。

Read More

[沸騰視覺Design超有感] 在 11/16 (三)~12/14(三)即將開課(包含平面設計、影特效片剪接、InDesign) ,歡迎報名

⭐計字第105057號 好的設計千變萬化,時而冷酷,時而熱情,常讓視覺感受忽冷忽熱,美好、時尚、酷炫、激動、熱血、沸騰...等豐富情緒,如何將設計沸騰恰恰好觸動人心, 歡迎參加本期課程。 厲害主講老師 : 鄭怡青老師、陳致賓老師、蘇懷旭老師 報名網址: 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orms/d/e/1FAIpQLSc21pAUCJdJkvUBjwMtmE0nKtAt4PA0nVJQes-1XbnNEPC4cQ/viewform?usp=send_form

Read More

敬請同仁配合執行,2016年下半年公務公用電腦自我檢核表

⭐計字第105056號 每年兩次為配合教育部宣導與推廣「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」的觀念,敬請同仁 協助檢查辦公室、電腦教室、實驗室及研究生室等公務電 腦,並於2016/11/18(五)前 ,下載填妥「公務電腦自我檢查表」,由各單位收集整理並經單位主管簽名後,送交 電算中心(5樓)彙整。

Read More

轉知「全民資安素養自我評量」活動

⭐計字第105055號 為提升全民資安素養與電腦防護能力,教育部於105年10月28日至12月27 日辦理「全民資安素養自我評量」活動,請鼓勵師生於活動期間內踴躍上網檢測資訊安全素養認知程度,並有機會參與抽獎,詳情請參閱 活動網站(https://isafe.moe.edu.tw/event/)。 若有相關問題或其他未盡事宜,請洽執行單位(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國家資訊基本建設產業發展協進會)蔡佳淇小姐,電話:(02)2508-2353分機331,Email:isafe@nii.org.tw。

Read More